说到仪式,小编首先想到的就是春节了,小编觉得以春节为话题聊仪式感特别合适,因为春节是全国人民参与的节日。你可以简单回忆一下,春节期间的朋友圈,大家是不是都在晒全家福、晒家宴、晒红包、晒旅游…当然,还有谈论春晚。可能除了旅游之外,全家福、家宴、红包和春晚,都属于春节的仪式感。
其实在传统的春节习俗里,处处都有仪式感:
二十三,糖瓜粘;二十四,扫房子;二十五,磨豆腐;二十六,炖猪肉;二十七,杀公鸡;二十八,把面发;二十九,贴对联;三十晚上熬一宿;正月初一上街扭一扭,正月初二回娘家…
当然,最近这十年,中国人把春节的仪式感进行了浓缩,更多家庭聚焦在了除夕夜的年夜饭和看春晚这两个项目上。年夜饭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顿饭,也是春节回家的重要意义所在。这样的仪式感,神圣不可侵犯。当然,一家人吃完年夜饭,打开电视看春晚,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年夜饭后的固定项目。
过春节,我们全家在团聚”。所有人都认同这个年夜饭所传递的含义,所以大家都会拍照分享朋友圈。数据显示,2018年春晚直播期间,讨论春晚的微博有7577万条,互动量达到2.12亿次。当然,我们有理由相信,微信统计的数据会更多。
接下来,让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:为什么仪式感能刷屏?这个其实比较容易理解,因为大家都认同这种仪式,而认同仪式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实际参与这个仪式,这自然就能刷屏。
1.借已有仪式的势
对于品牌而言,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借势传统节日的仪式感。
举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——微信红包。这个功能在2014年1月27日上线,比当年的春节除夕夜只提前了3天但瞬间引爆了朋友圈。
微信红包就是借了春节发红包这个极具仪式感的民俗的势,成功拿到了移动支付的一张船票。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,虽然微信可以发红包了,大家也都有手机和微信,但在春节期间,亲朋好友拜年的时候,大家还是更乐意当面给一个红包,这也恰好印证了仪式感的重要性。
2.发布会就是场仪式
很多的仪式感都来自于节日。对于品牌而言,可能更需要思考的是,除了节日之外,还有什么符号能够激发用户的仪式感?其实有一个仪式感,是每个品牌每年都会做的事,但并不是每个品牌都能刷屏,那就是品牌的发布会。发布会的搭建,设定环节,甚至是展示PPT,能否将仪式感浓缩或者升华,进而激发用户的认同和参与,这些都是发布会能否刷屏的关键。
国外有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,那就是“维多利亚的秘密”(简称:维密)内衣秀。服装走秀虽然本身也具有仪式感,但服装走秀包括内衣走秀其实有很多,为什么维密每次都能刷爆朋友圈?因为维密走秀在处处制造仪式感,比如等级意识。虽然都是走秀模特,但谁能带上那对天使翅膀,谁才是顶级超模。天使翅膀,就是维密走秀的最重要的“道具”之,极具仪式感,这也成为所有年会模仿的标配。再比如歌星助兴,维密的走秀不只是模特走秀,更像是一场晚会,众多歌星的表演,已经让这场秀成为格莱美级别的演出。
3.创造仪式感
日今了线下活动能够更容易够激发仪式感之外,品牌更需要思考的是像节样,在用户心中创造一种认同感,进而产生仪式感,然后再通过仪式感反复强化这种认同感,最终实现刷屏。
比如“喜茶”饮品店门口总是有很多人排队,排队也是一种仪式感。比如海底捞,除了热情的店员外,还有一个主食叫“扯面”,你点餐之后,会有一个小伙子拉着一根面在你身边挥舞,为什么他不在厨房把面扯好了再用盘子端来呢?难道扯个面必须要跳舞吗?当然不是,这就是仪式感,是给你拍照发朋友圈用的。
除了服务员,产品及其外包装上也可以加入仪式感,让用户在使用你的产品的时候,有一种仪式感,这点可以学学iPhone
当然,创造仪式感要比借势仪式感难得多,所有的节日以及节日规定的民俗,都包含仪式感。但需要指出的是,并不是所有的节日及其民俗都能刷屏,因为节日太多了,必须是重要节日,且这个节日的民俗可以激发用户的分享欲望。
咨询相关问题或预约面谈,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
业务热线400-611-9921大客户专线158-1856-1755